工廠管理 - TPS x TQM x TPM

C.T. Wu
6 min readJan 3, 2018

--

做這樣多的專案下來,我覺得成就一件事,其實是很多變數管控的集合,然很多時候我們都愛問當事者 : 「那您成功的關鍵是什麼?」但其實這很不靠譜的,"決斷2秒間”一書P88提到網球巨星阿格西,他以為自己是在擊球的瞬間轉動手腕,但調帶一看其實是球擊出後才轉的,但這一錯已經造成很多選手受傷了。去年底我寫了篇「場域型精實新創加速系統 」,是跟大家分享一個加速型共同工作空間的實戰經驗,當中就儘可能的把相關變數都放了進去,這系統我 運作了一年多,也不敢說就是那個變數最絕對關鍵,但可以信的是,植入的推動變數過少,變數間未有效交互作用/互補,那就是會空轉。今天,也以同業的邏輯,來跟大家分享一個,也是需要很多變數,一起發生推動才好成功的,工廠的加速卓越系統 — TPS x TQM x TPM。

TPS(Lean)講效率、TQM講品質、TPM講保養,傳統上這是三種專業、是三個不同的工作職系,但隨著這三種系統在產業的應用及發展,個別的作法工具,開始有互相含蓋的情況,但可以確定的是,即便科技一直發展,全自動化、AI、機器人等快速出現市場化,但這些科技系統建置在工廠時,還是得以這三個範疇為基礎,接下來我會個別提它們的核心部份,然後把這些核心變數、整合在一個圖上讓大家有個全貌。

TPS 精實生產

TPS 是Toyota Production System,精實生產是Lean Production,嚴格講起來兩者是有點差別,但核心價值都是不浪費,TPS 是來自Toyota,Lean則是美國市場被日本企業打下一片天後,美國專家就來研究why,最後產生了Lean Production,所以Lean 的工具庫裡,有含了一些後面要講的 TPM、TQM的觀念跟價值,但大精神還是不浪費、無等待,社會上常聽 Lean startup精實創業、Lean Develop精實開發等前頭冠上Lean的,就是表示該主題不浪費、無等待,我前篇-場域型精實新創加速系統,也是這個意思,所以我這邊還是把它倆放一起說。

我姑且借用國父孫中山先生,貨暢其流的暢流,來一語畢之,也就是整個系統實施起來,在Quality品質、Cost成本、Delivery物流、Safety安全都兼顧下達到的暢流,上圖是我根據實戰輔導經驗調整的,說調整是因為這些方法論於市場已相當時間,各種實踐上變化頗多。架構的底層,自然是員工的觀念跟改善意識,所以如果是專案型的導入,很多企管顧問都會要求有一個誓師大會,讓員工喊一喊一起改變,實務上就好推點。接著綠色的 JIT、 跟自働化,就是精實的主要精神,大家個別都及時作業、一個接一個、不早點也不晚點,另一則是有人智慧判斷的自動化。再往上堆疊的顏色小長條,就是各種具體的作法,粉紅色的就是JIT及時系的作法,黃色跟紫色就是自働化系的作法,黃紫是基本的,無關工廠新舊、製程,原則上只有關執行意願,粉紅色的基本上就是要作工作分析重排,難度高一點,若碰上傳統實施按件計酬的生產線,那就更考驗功力了。

TQM 全面品質管理

TQM如文字表面意思,就是公司內的所有看到碰到的運作領域,都要有一個對應的品質工具/機制管著,才能叫"全面"。過往常見的就是用日本品質大師狩野紀昭博士提出的TQM之屋,分房屋底層的動機、房屋支柱的工具、及屋頂的目的。近年來政府設專責計畫在推動國家品質獎,其提供的架構就比較沒那麼工廠樣,格局上也拉高很多,如下圖。而每個方塊裡頭,可以對應實施的作法,也沒有提供/限制,由執行的企業或輔導顧問自行提出,基本上,就是一個一個的PDCA改善循環,比如某個方塊你沒有作法,那你就規畫一個方法,你做的不好,那就弄一個改善作法改到該領域它可以自然運作的好。

TPM全面生產保養

這個系統的目標角色,是生產設備,就是要讓設備該動的時候就動,保持一個可以穩定生產的狀態。幾年前由於台灣產業導入應用的少,故公司還派我去孟加拉上了一週的課,跟一些以日本顧問為主的各國老師取經,取經的結果就是實務上,製造業還是相當需要,但實務上都沒有做到原系統要求的那樣全面。

原始的架構是以5S為基底,然後上頭架的八大支柱,八大支柱或有順序,但屬平行,但取經後我改成上圖,下面三塊 — 教育訓練、自主保全、個別改善,算是高CP值、好做而做起來價值也高,算是基本第一階段該實施的。

工廠的加速卓越系統-TPS x TQM x TPM

最後,我們把這三個系統兜在一起,如一開始的論述,變數的集合比個別變數的實戰價值靠譜多了,藍色是TPS、紅色是TQM、棕色是TPM,上下左右都是一定要做的,就可保60分,至於中間的流動快跟零損失,可列入第二階段。而這邊也跟各位分享,這樣一個架構,其實服務業也能用,TPM中,在工廠維持運作的是機器設備,而服務業,維持運作的就變成平台、作業機制;另一個下方的5S,其在工廠的目的就是要一目了然,使好找東西、不混料、一有問題馬上看出,而到了服務業,同樣的需求,就變成要能及時處理客戶的各種服務,這時,5S就可以換成KM知識管理了。我也遇過有公司硬把工廠那套5S硬實施到辦公室的,連訂書機放錯位置都要被開紅單,這或許許就要再思考一下工具跟目的的關係了。

Sign up to discover human stories that deepen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.

Free

Distraction-free reading. No ads.

Organize your knowledge with lists and highlights.

Tell your story. Find your audience.

Membership

Read member-only stories

Support writers you read most

Earn money for your writing

Listen to audio narrations

Read offline with the Medium app

--

--

C.T. Wu
C.T. Wu

Written by C.T. Wu

我是館長,起因我開了[台北橋新創武術館系列]課程,故新創圈也有人叫我館長。走跳過製造業、電信業、旅遊業、保全業、顧問業、物管業、房仲業、軟體業及新創育成。

No responses yet

Write a response